人勤春早,茶韵普安
普安,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城,其名意为“普天之下,芸芸众生,平安生息。”
(资料图)
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,共同繁荣,初来普安便能感受到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。
在北方飞雪时,普安已经悄然进入春天,春风遍吹山峰沟壑,翠绿的茶芽也被唤醒,在普安能寻到春天的脚步,更能喝到春天的第一杯茶。
茶城普安 茶韵悠长
普安的春天与茶是分不开的,作为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,普安处处都有茶的踪迹。
普安人也离不开普安茶,茶是普安人生活乐趣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,更是当地群众打开美好生活大门的“金钥匙”。
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,茶园星罗棋布,高山云雾出好茶,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普安茶“古早净香”的特点。
“古”。来源于云头大山里164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和全县2万多棵古茶树,历史的沉淀,使得普安茶的含义变得厚重。
“早”。得益于独特的地热资源,普安核心产茶区的春茶比全国其他地方早20天左右,使得普安成为了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,号称“黔茶第一春”。
“净”。普安茶园管护严格,用好绿色防控技术养好土壤,保证用好土种好茶,茶叶加工规范,叶不落地,做干净茶,不用洗茶就能饮用,茶汤透亮。
“香”。普安茶氨基酸、茶多酚含量高,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,茶香呈兰花香、栗香,香气嫩香,韵味绵长。
绿叶子变成金叶子,普安茶以优良的品质备受市场喜爱,也让普安茶农有了靠茶叶增收致富的梦想与希望。
人勤春早 奋斗致富
在普安县高潮村,歌声悠悠,回荡茶谷。在其他地方的人还在炉边把酒言欢安然过冬时,勤劳的布依人已经穿着少数民族服饰,背着茶篓,开始在茶园中唱山歌、采青茶。
鲜艳的衣装与翠绿的茶园形成了鲜明对比色,充满了生命的活力,茶农种茶、摘茶、炒茶、卖茶、喝茶,就是这么一群爱茶的人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闻名世界的好茶。
高潮村位于江西坡镇西南部,少数民族混居,平均海拔1350米,低纬度、高海拔、多云雾、寡日照,茶叶生长条件极佳,辖区18.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有着万亩茶园,主要种植大叶种、乌牛早、白茶、黄金芽等品种,是“普安红”红茶茶源盛产地。
近年来,高潮村将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,发挥自身优势,优化茶产业链,完善基础设施,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目前,高潮村茶叶年采摘量可达到600余吨,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带动群众就近就业,户均增收达万余元。切实做到用产业带动就业,用就业为群众增收。
砥砺奋进 再添新绿
当前正是普安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,茶产业发展的步伐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便放缓,勤劳的普安人砥砺奋进,抓住发展契机,为普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绿。
在地瓜镇屯上村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园基地,来自浙江安吉的1500万株茶苗在五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。1.3万亩的茶园在2023年预计可产出茶青4.5万斤,通过种植白茶,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园基地实现了荒山变茶山,贫困户变茶农的神奇蜕变,继续谱写着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美好篇章。
在茶源街道干茶交易市场,来自十多个省份的千余名茶商在抢收新茶,市场一片红火景象。2023年,茶叶市场鲜叶、干茶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涨,为满足市场需要,茶农、茶企加班加点,采青、收青、炒青,提高产能,仅二月中旬,普安春茶鲜叶日均产量就已达到十余吨。
茶韵普安的美好生活是普安人民实实在在干出来的,普安始终坚持“两山”理念,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通过牢牢抓住茶叶这把“金钥匙”,打开了通往富裕生活的大门,以普安人的勤劳双手绘就了产业强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美丽画卷。
图文 贺 周
编辑 刘 霜
关键词: